微信

微博

抖音

搜索

您的关键词

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以服务广西制冷空调行业和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为宗旨,培养“基础厚、专业精、素质高、能力强”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通过近三年建设,该专业在传统的制冷与空调行业的基础上进行转型提升,逐步形成了新能源利用与建筑环境控制相结合的教学和育人特色。

以工程为导向构建“一体两翼三融合”教学模式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以现代能源与动力工程知识体系为基础,结合能源类已有专业的优势和特长,在制冷与空调设备及工程、动力工程专业方向,融入新能源和建筑环境的氛围,建立课程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工程导向、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观念,探索构建了“一体两翼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体”以是培养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为“主体”,把实验实习作为“一翼”,培养热工参数测量能力、制冷与动力工程运行调试等工程实践能力,将制冷和动力设备维护等动手能力融入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把专业理论学习融合课程设计作为“一翼”,培养制冷、动力工程设计能力,新能源与空调工程结合应用的创新设计能力,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三融合”即把道德素质与职业素养融合、理论学习、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融合、工程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融合,突出人才职业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构建,推动了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该专业以企业的工程实践为线索,从制冷与空调设备开发、制冷与空调工程的设计与调试等方面优化课程体系、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课堂上,设计资料、施工图纸、工程视频等都是真实案例,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不再按照专业教材的思路传授,而是以企业产品开发或工程实践内容为线索进行整合。

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信息和知识获取,指导学生按照企业产品开发或工程实践的思路进行学习,运用行业先进CAD软件开展设计、施工图绘制等工作。通过专业实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等环节,把理论知识逐步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逐步提高的同时,信息获取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职业竞争能力得到锻炼。

以校政企为平台 开展协同育人

该专业注重挖掘各类社会资源,努力搭建协同创新教育平台。学校先后与桂林市节能监测监察中心、桂林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等政府事业单位、桂林达源空调、桂林通用冷气、广州中宇冷气、佛山意德美邦科技有限公司等5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密切的教学科研合作关系,搭建了校政企的平台,充分利用协作单位的软硬件资源,开展一系列的协同育人工作。

邀请协作单位的能源工程师、暖通设计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2012年以来,先后邀请协作单位的技术骨干参加能源与动力专业研讨会3次,根据他们提出的相关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要求,对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调整,使课程体系和内容与工程实践结合更加紧密。

利用校政企平台与协作单位联合开展科研、教研工作。该专业骨干教师与桂林市节能监测监察中心等机构负责人先后赴桂林娃哈哈、桂林晶盛玻璃等桂林市的8家重点用能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节能减排等情况,了解企业对能源动力类技术人才的岗位需求,同时为企业节能减排提出合理建议,联合协作单位申报了桂林市科技攻关项目、教学研究课题、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同时,使教师们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更紧密,促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和创新。

三方联合指导学生开展各类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在“企业工程师走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中,桂林节能监测监察中心、广西糖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机构负责人先后到能源与建筑环境学院开展节能减排、广西糖业产业及能耗现状等系列讲座。近年来,该专业打造了政、校、企合作平台,丰富了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内涵,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以致用和工程实践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上一条:自治区学位委员会专家组来校开展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及专业评审

下一条:【迎评动态】实践教学模块化 赛学结合促创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办学优势与特色建设纪实

最新动态

  • 微信
  • 微博
  • 抖音
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0771)12388
举报网站:http://guangxi.12388.gov.cn/
来信来访地址:桂林市金鸡路2号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飞天楼531室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Add):桂林市金鸡路2号邮编(Postcode): 541004
电话(Tel): 0773-5863280传真(Fax): 0773-5863286
招生咨询电话(Tel): 0773-2253028

版权所有@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ICP备案号:[桂ICP备05001199号] 前置审核编号:桂JS201408-004 桂公网安备450305020001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