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热的夏日艳阳循着车轮的印迹,一点点地渗入到大山深处,印照在一群满怀热情的大学生服务队员的脸上,7月30日-8月4日,我校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红电利剑”科技扶贫团的成员们,来到桂林市灌阳县新圩镇解放村,利用自己的电子专业知识,希望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这个远离城市的贫困村庄带来一些变化。
科技助力扶贫:家电义务维修暖人心
顶着炎炎夏日到达解放村的第一天,扶贫第一书记黄溪就为队员们详细介绍了村里的概况,解放村位于陡峭的峡谷之间,属典型的“边、远、僻、穷”的山村区,是离镇上最远的一个村落,出村一般都要花上半个多小时的时间。该村的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主要的经济来源为种养业和劳务输出。村民的文化水平也相对较低,村内有大量留守老人与儿童。
“家里有很多故障的风扇、电饭锅等电器,老人们常常束手无策,但又不舍得丢弃。你们来了,真好!”村主任一边说一边协助队员进行宣传。
一部分住的近的村民陆续把家里坏了的电器拿到村委办公室来登记维修;住的远的、不易通知到的人家,队员们便开始拿着纸、笔和标签挨家挨户的去询问:“爷爷、奶奶,你们好。我们是来自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电子专业的大学生。请问您家有需要维修的电器吗?比如电风扇、电热水壶等等,我们可以帮你们维修好,然后再送还给你们。”
经过一个下午的努力,便收集到了50多件大小不一的家用电器。炎炎夏日,队员们虽然热得满头大汗,但是却丝毫不觉得疲惫。
“一想到能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村民们维修家电,忽然觉得知识还是运用到实践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第一次出来参加活动的大一电协干事杨邹谈到自己做义务维修的感想时,表现得很是激动。
科普关爱留守:科技智能体验催梦想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偏远山区儿童的教育启蒙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次科技扶贫团的队员们为村里的留守儿童们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文化活动,从改革开放科技新变化到人工智能体验,再到梦想画堂,希望在孩子们心里埋下一颗梦想的种子。
人工智能产品讲解和电的神奇体验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一堂科普内容。团队中电协项目组制作的智能人脸识别装置和智能小车,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为了加深孩子们的理解,课堂体验环节更是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简单的灯型、车轮装置让孩子们体验到了电的神奇之处。
课堂临近尾声时,原本怕生的陆锦辉上台主动分享了自己的画作,他的话语朴实却让人感慨万分:“我的这幅《梦想起航》,是希望自己以后能够当上一名宇航员,到神奇的太空上去做科学探索,把爸爸妈妈带出大山,过上好日子……”
科技改变生活,知识改变命运,队员们从孩子们渴望的眼睛中,更加坚定了自己今后要走的路以及要实现的梦想——做一名志愿者,为他人传播知识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
拓展红色旅游:无人 机拍摄助宣传
解放村鱼岩屯,是红三十四师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当年绝命后卫师的众多烈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为二万五千里长征铺垫了前进的道路,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和钢铁意志,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队员们通过查阅资料与询问了当地居民,决定前往鱼岩屯重走长征路。山峰和薄雾,遮断了远眺的视线,溪边的小路,只露出短短的一截。据村民推断当年三十四师官兵,只能是沿着小路前行,因为侧边都是高山,几乎是无路可走,而且那时候的路比现在还要难走,还要陡峭。队员们一边体验着这艰苦的环境,一边感叹这支绝命后卫师的英雄气概,敬意油然而生。
黄书记为大家介绍道:“鱼岩屯内保留着原始森林的面貌,溪流清澈见底,富含矿物质的水质滑而不腻,是戏水洗澡的天然泳池。山间,清凉舒适,是独特的天然氧吧和天然空调,在炎热的夏天可谓一绝。”目前村内正在计划筹备与新圩镇开展红色旅游徒步路线设计,队员们利用无人机协助拍摄当年红三十四师行军路线的地貌与周边环境,制作旅游宣传片,对当地红色旅游文化进行宣传。
团队前不久曾为当地宣传部提供酒海井烈士纪念碑、新圩阻击战纪念馆上空视频拍摄资料,该宣传部负责人说道:“这一‘重走长征路’的主打项目一旦能够实现,将进一步缓解解放村经济较为单一的困境,大学生们这一助力扶贫的举动,给为当地带来新的经济来源提供可能性。”
“科技下乡,助力扶贫”,是长期而艰巨的一项任务,实践服务团队深知这一任务任重道远,暗自下定决心:在学习更加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的同时,还应保持持续的工作热情。据悉,作为精准扶贫结对帮扶点,团队将与村里建立长期帮扶关系,为当地村民的经济发展和教育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