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桂林4月30日电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包括思政课在内的高校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和挑战,借着这次契机,教师们纷纷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模式。2020年春季学期,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正式开启这场线上思政教学的“旅程”,精心筹备的“创新”思政课正徐徐为学生们展开。
线上教学“底子厚”
线下转线上,要确保课程不打折扣、“实质等效”,甚至某些方面要超越实体课堂。早在疫情之前,桂航的思政课就已经开始探索在线视频+课堂讨论+实践教学的三位一体翻转式社会实践课程模式,这一教学模式获评2019年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还被自治区教育厅推荐参与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
尽管如此,桂航的思政教师们还是为特殊时期制定了周密的教学方案。除了坚持线上集体备课,发挥教学团队的集体力量,统分结合,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形成教学效果的耦合效应,还特别对线上教学制定了具体的教学规范,对教学重点、教学进度、PPT、作业、答疑、互动、考核等提出了统一具体的要求。
“线上思政课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可以将第一手教学资料以最快的速度分享给学生,同一门课的教师还能在同一平台资源共享。”青年教师张闯说。
为了解决教师在线教学直播的“技术难题”,学校特意在线上教学开始前下足了功夫,进行了多渠道、多形式的“集训”。教师们不仅针对教学特点选择了相应的教学直播平台,还建立了相应的QQ、微信直播技术支持群,每一个线上技术问题都能得到专业快速的解答。
2019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杨雨欣同学在上完两周纲要课后,表示要为老师“点个赞”,“线上思政课的新颖形式大力激发我们学习思政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思政课能走进我们的心坎里。”杨雨欣说。
“云思政”有声有色
在疫情防控中,有冲锋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也有保障民生的水电工人快递小哥,这些战“疫”先锋的故事无疑正是学生们需要的精神养分。为此,桂航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心设计了战“疫”思政微课堂,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
在微课堂里上,教师们分别对党中央抗击疫情战略部署,抗击疫情中涌现的英雄模范、先进典型进行讲授,号召学生深入思考科技在当今社会的作用,感受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感受个人“小我”和社会“大我”的统一。
在这次对抗疫情的战“疫”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担当作为、无私奉献的“最美逆行者”,“我们现在处在个性化、多元化社会,怎样更好地联系群众呢?”每节“微课堂”都有设置结合疫情防控的线上互动和思考启发,这无疑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该校机械工程学院的2016级学生王峥程表示“微课堂”自己听得“意犹未尽”,“老师们的讲座课堂并不是枯燥的理论教学,而是运用当前的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现实题材,给我们带来的是疫情防控阻击战涌现出来的大爱情怀和家国担当,让我们十分感动。”王峥程说。
“把党中央抗击疫情的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并联系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深入分析,保住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第二期“微课堂”授课教师郭世军介绍。
思政教育“接轨”专业素养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让宇宙第一次听见了中国的声音。50年过去了,正是在航天精神的传承下,中国的航天事业从弱到强,蓬勃发展。2020年,嫦娥五号即将踏上月面无人采样返回,火星探测器也即将发射。”
每年航天日,作为广西唯一的航天特色本科院校,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航天日特别活动都会如期而至,疫情期间,该校特别通过开展日博best365官网:航天专场“云”科普讲座,讲座通过网络直播形式,带领身处各地的师生们共同探索“星辰大海”。
讲座中,该院教授讲述了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阐释了时代背景下,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实现航天梦想与实现中国梦之间的关系,使同学们真切感受到航天对于中国的重要性,深刻理解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鼓励同学们更加刻苦努力的学习,将来更好的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事业中。
“将思政育人和航天精神、工匠精神结合起来,也是通过另一种途径鼓励在校学子在探索专业知识的同时加深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认识。”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相关组织者表示。
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是一场生动的“思政大课”。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的思政课在线教学模式不是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而是探索混合式教学的新起点,也提出了传统课堂向线上课堂转变的新命题,未来一个时期内,线上教学创立的“云”模式将促进混合式在线教学常态化,真正打响信息技术和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思政课堂革命”。
新闻链接:http://gx.people.com.cn/n2/2020/0430/c390645-33988655.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