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成立于2012年12月。现设有高等数学教研室,数据科学教研室,大学物理教研室等三个教研室,设有理学院实验中心,中心下设大学物理实验室,数据科学实验室等。
理学院高等数学教研室,大学物理教研室,大学物理实验室等是学校大学数学类、物理类基础课程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中心,承担着全校本、专科生的数学类、物理类基础课的教学及实验任务。为全校学生开设各类必修、选修课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数学建模,复变函数,积分变换,离散数学,数理逻辑,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等30多门。
理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5人,专任教师5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4人,高职称教师占比44%。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4人,占比88%,其中拥有博士学位教师10人(含肄业),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人,广西“十百千”第二层次人才2人。
大学物理实验室总面积约12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约220万元,设有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和综合实验室等12间实验室,大学物理实验开出率达到100%,满足了全校大学物理实验课教学、科研的需要。
数据科学实验室一期建设面积约1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值约120万元,拥有8台服务器,60台高性能电脑,以及数据科学教学实验平台。二期建设正在招标建设中,建成后能满足数据科学教学、科研需要。理学院专业资料室,现拥有专业图书资料约8000多册。
培养基础扎实的“大数据”人才
2018年春,由教育部批准,理学院设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授理学学士学位),2018年秋季学期迎来了首届本科生,现在校生规模180人左右。数据科学教研室负责该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教学建设与改革等任务。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航空航天事业发展要求的,具备扎实的数学、统计学、计算机基础,系统掌握数学和统计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熟练掌握大数据处理所需的计算机技术知识,能熟练地利用计算平台和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尤其是针对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兼通数据收集、存储和管理等环节相关技术,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较强的大数据处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毕业后五年左右,能够胜任大数据相关单位、部门的大数据工程师、大数据分析师、项目主管等岗位工作。
学科竞赛成绩斐然
理学院承担了我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选拔、培训等工作。从2013年起,共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广西区一等奖17项,广西区二等奖23项,广西区三等奖38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项。2019年组织本专业学生参加第七届泰迪杯全国大学生数学挖掘竞赛,以赛促学、赛练结合,有效的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学院承担了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等工作。从2014年起,共获广西区一等奖90项,广西区二等奖151项,广西区三等奖185项;一等奖和二等奖的获奖率5年来均占广西区14所同类本科院校一、二等奖获奖总数的近一半,获奖人数和获奖比例5年来稳居全区同类院校榜首。
学院成立了课外学习兴趣小组。理学院结合自己的专业,成立了大数据和数学挖掘建模等两个课外兴趣学习小组;成立了课外学科社团:由理学院教师任辅导教师,成立了全校千余名数学建模爱好者参加的数学建模竞赛学习社团。
科学研究。
教学严格管理 科研再创新高
学院实施了学院青年教师助教制,严格教学过程管理。对作业批改、期中考试、成绩评定、答疑辅导等都做出了严格的制度规定,并实施督促检查。
学院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学院对本专业的学生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对每一位学生制定一份个性化学习成长档案,学期末,导师根据成长档案计划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考评、点评,并记录在档案,为下一步的成长档案制定提供参考。
学院开展了学习手段多样化改革。学院教师开发了专业课程手机学习、测试APP,受益学生广,受到学生和使用教师的欢迎。并得到了广西数学学会的推广,探索慕课和线上线下讨论式教学模式。
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教育部项目3项;主持自治区基金项目6项;主持教育厅教研、科研项目18项。发表2区以上的SCI论文6篇,发表SCI、EI论文23篇,核心期刊等刊物论文41篇。到位科研经费150多万元。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