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票市(环保)装备制造业 “十四五”发展规划
更新日期:2023-03-10 信息来源:北票市   游览:

目  录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2

(一)产业发展基础 2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

2.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2

3.集聚态势初步显现 3

4.政策体系日益完善 4

(二)主要差距与问题 4

1.产业发展层次相对较低 4

2.产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5

3.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5

4.产业创新体系有待完善 5

(三)“十四五”发展形势 6

1.面临的机遇 6

2.面临的挑战 7

二、发展思路及目标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发展原则 9

1.坚持创新引领 9

2.坚持市场主导 9

3.坚持重点突破 10

4.坚持开放共赢 10

(三)发展目标 10

三、重点领域 12

(一)基础机械制造业板块 12

1.冶金装备制造 12

2.通用机械制造 13

3.电子机械制造 14

(二)环保装备制造板块 14

1.水处理装备制造 14

2.大气处理装备制造 15

3.土壤污染防治与固体废物处置装备制造 15

专栏1 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制造重点方向 16

(三)智能制造板块 17

专栏2 数字化智能化重点方向 17

(四)绿色低碳循环制造业板块 18

1.壮大资源利用设备制造 18

专栏3:资源循环利用重点方向 19

2.发展碳减排装置 20

3.发展绿色能源产业 21

4.发展低碳及资源循环利用综合服务 21

四、重点任务 23

(一)大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23

1.打造环保装备特色主题园区 23

2.精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24

(二)建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 24

1.培优树强龙头企业 24

2.引导中坚力量加速发展 25

3.推动优势中小企业做细做精 25

(三)加快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26

1.大力建设产业创新平台 26

2.积极研发关键技术 26

3.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27

(四)加大双招双引推进力度 27

1.实施产业链招商行动,加快产业补链强链 27

2.集聚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加快技术产品推广 28

(五)积极拓展对外开放合作 28

1.畅通国内产业循环 28

2.积极探索国际合作 29

五、保障措施 29

(一)强化统筹协调 29

(二)加强政策支持 30

(三)强化要素保障 31

(四)优化营商环境 31

(五)强化项目支撑 32

装备制造业是拉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水平,制造能力和综合能力。“十四五”时期,北票在推动朝阳市全面融入京津冀产业转示范先导区承担着重要使命。

(环保)装备制造业是我省改造升级“老字号”这篇大文章的重点内容,是日博best365官网加快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时期,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全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具体实践,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内在要求,对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推进先进制造,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依据《朝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北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朝阳市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等编制,提出总体思路、发展重点、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是“十四五”时期北票市促进装备制造业特别是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一县一业的综合性、基础性、指导性文件。规划以 2020年为基准年,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产业发展基础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十三五”期间,北票市装备制造业总体保持平稳发展,2020年全市装备制造业规上企业9户,实现营业收入5.6亿元,同比增长22%,占全市规上工业的7.3%,实现利润总额0.84亿元,同比增长18%,占全市规上工业的4.8%,营业收入从2016年的2.1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5.6亿元,年均增长40%,利润总额从2016年的0.3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0.84亿元,年均增长26%。

全市节能环保产业从业主体达6家,2020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突破2亿元,占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重40%。绿色低碳引领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制造水平不断提升,环保装备制造园区建设升级,初步形成涵盖节能环保产品制造、节能环保服务业的产业体系节能环保产品生产具备一定发展基础。

2. 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辽宁一诺环境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村镇环境治理一站式产品平台,集村镇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厕所革命配套产品、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设备、农村安全饮水净化及消毒产品、膜处理设备、垃圾渗滤液减量DTRO设备六大产品系列为一体,聚焦村镇环境全业务链,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朝阳华兴万达轮胎有限公司内胎、垫带产量达到世界第一,占中国维修市场份额50%左右,生产的“盛态”品牌内胎已成为辽宁省名牌产品,与新疆昆仑、浪马轮胎、贵州前进轮胎、湖北二汽、长春一汽等多个厂家配套合作,远销美国、巴西、俄罗斯、巴基斯坦等30多个国家;朝阳市宏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污染防治设备产品拥有专利30余项,产品获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双认证、欧盟CE认证,市场占有率近10%左右,产品远销东南亚、西亚与欧盟;辽宁秉航非晶科技有限公司现已上市,其主导产品(非晶纳米晶带材及剪切带、非晶纳米晶合金电子元器件铁芯等)广泛应用于输配电、电力电子、新能源、交通、航空航天、医疗、家电、信息及通信、仪器仪表、军工和工业电源等领域,成为东北纳米晶金属软磁材料产业的领航者,荣获AAA级信用企业证书,获得朝阳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3.集聚态势初步显现

全市(环保)装备特色主题园区、先进装备制造集聚区、省内重要环保装备制造综合基地等迅速生成雏形并逐步壮大。集聚企业群落中拥有重点企业3家,逐步探索出上下游产业链条10个,涵盖40个生产环节,涉及产品100类。随着园区和企业群落的不断壮大,行业协会逐步酝酿,节能环保制造产业招大引强和接链补环能力不断增强。

4.政策体系日益完善

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着眼“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目标任务,中央出台了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东北振兴向纵深发展。相关政策有:《日博best365官网印发“十四五”数字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21〕33号)、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日博best365官网振兴工业经济运行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产业〔2021〕1780号)、工信部日博best365官网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的通知精神、《日博best365官网印发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工信部联节〔2021〕237号)、《日博best365官网印发<辽宁省技术创新引导专项计划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辽科发〔2020〕42 号)、图解《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博best365官网印发辽宁省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二)主要差距与问题

1.产业发展层次相对较低

日博best365官网环保装备制造工业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专精特新”企业、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上企业仅有13家,小微企业数量众多且缺乏竞争力。从业人员高层次技术人才匮乏,(环保)装备制造产业集聚效应较为薄弱。环保装备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标准缺乏、知识产权保护不足,质量参差不齐。目前行业从业人员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企业技术人才短缺较为普遍,严重制约全市环保装备制造产业提升发展。

2.产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环保装备制造行业自律尚有不足,部分领域存在恶性竞争现象,扰乱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全民环保意识需进一步加强;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对政策依存度较高,高质量转型发展有待提升;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及公共服务有待完善,服务环保产业发展的第三方机构、科研平台等有待增强;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尚不健全,有效金融供给不足。

3.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全市(环保)装备制造企业总体“小散弱”,缺少集研发、设计、工程总承包、设备制造、运营服务于一体,带动本地相关中小企业发展能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全市年营业总收入超过亿元的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仅有3家,营业收入超3亿的大型企业仅有1家。同时,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全市尚未形成节能环保上下游产业链的本地配套能力。

4.产业创新体系有待完善

产业创新平台相对薄弱,研发投入不足,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研发开展科研成果转化有待加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较少,低端无序竞争、跟随模仿发展等现象比较普遍,产品和服务附加值有待提升。环保装备及产品技术水平及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环保服务业创新能力偏弱,智能智造模式发展缓慢。

(三)“十四五”发展形势

1.面临的机遇

从国际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制度优势显著,消费和产业双升级,步入快车道,超大规模内需市场进一步激活,全面深化改革,红利加速释放,为(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多方面有利条件。从省内看,装备制造业体系完备,产业门类齐全,产业底蕴雄厚,在国家产业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科研攻关能力和技术工人储备优势显著,数字化应用场景优势和资源优势明显。

特别是在环保装备制造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节能环保产业带来发展新机遇。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将在中美解决气候危机的国际合作共识基础上,努力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相关(环保)装备制造业将迎来更大引致需求。国家战略实施为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我国将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实施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造强国战略,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将加快塑造绿色发展新动能,环保装备将面临巨大市场需求。

2.面临的挑战

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加,国际经贸规则体系面临重塑,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威胁加大,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全球产业供应链,区域化,本地化调整,装备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面临阻力和竞争压力明显加大。国内装备制造业在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基础能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方面还存在突出短板,自主创新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维护产业安全,任重道远。我省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缺少现代化管理理念,关键技术,核心共性技术存在断点堵点,区域协同配套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仍然存在,急需在“十四五”时期着力加以改善。

就环保装备制造业而言,国际方面环境依然复杂。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思想抬头,利用节能环保方面的技术优势,在国际贸易中制造技术壁垒和贸易壁垒。受其影响,外部环境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日趋增强。国内方面压力依然较大,一是竞争激烈。一大批国内先发城市将节能环保产业确定为重点发展产业,起步早、规模大、实力强,同时利用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区位优势,吸引了日博best365官网的人才、技术、资金等市场资源,日博best365官网在大的区域竞争中处于劣势。二是头部企业跨界给中低端发展地区和企业带来巨大竞争。近年来,节能环保日益得到全社会重视, 拥有技术、资金、人才优势的国际大企业正大举进军开拓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节能环保市场,越来越多的央企和华为、万达等头部企业跨界进军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环境污染治理系统解决方案供应、智慧环保大数据等领域,产业竞争更加激烈。

二、发展思路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促进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转型升级

特别是在重点发展的环保装备制造业领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重点领域,优化产业布局,培育龙头企业和技术领军企业,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链,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实现环保产业快速、提质、创新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为日博best365官网加快打造绿色振兴新高地和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先导区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创新引领

深耕“科创+产业”,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立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关键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的研发攻关。推动数字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日博best365官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坚持把创新放在(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集聚创新资源,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自主创新产品迭代应用,提升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

2.坚持市场主导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快做大做强做优。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政策体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强政府监督管理,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形成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3.坚持重点突破

重点培育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坚持链群发展思维,依托城市核心板块、经济开发区、特色主题园区等载体,引导关联企业向重点区域集聚,加快形成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条,整合市场资源、强化要素保障,推进产业规模化、集群化、专业化发展。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引领作用,加强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培育,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数字赋能,融合发展。深化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加速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赋能节能低碳改造,推动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4.坚持开放共赢

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和辽中南城市经济圈建设为契机,积极与周边及南方发达地区加强战略合作,实现产业优势互补和分工协作,支持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引进来”提升技术水平,全方位提升全市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环保)装备制造业规模迈上新台阶,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竞争力强的现代节能环保产业体系基本构建,成为北票市主要经济增长点之一。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到2025年,(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达25亿元,年均增长55%左右,占全市地区生产总27%以上,节能环保产业企业突破30家。成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先导和支柱力量。

——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产业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加,重大科技成果集成、转化能力大幅提高,力争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成果,部分领域创新能力达到全省先进水平,支撑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企业实力稳步攀升。做大做强重点企业、扶持引导中小企业,加快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涌现一批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美誉度好的自主品牌。到2025年,力争培育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5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1亿元的企业10家。

——产业链条不断完善。抓住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机遇,瞄准(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中高端环节、供应链薄弱环节,开展强基、延链、补链、强链行动,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集聚态势加速成型。“高效智能绿色”的环保装备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以北票环保装备产业园为核心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以一诺水处理、宏晟大气环保为重点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基本建成。重点企业市场规模逐年扩大,部分产品具备全国市场占有率影响力。

三、重点领域

围绕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立足北票现有工业基础和产业架构,结合北票市产业布局优势,以打造省内重要环保装备制造综合基地为主攻方向,统筹发展基础机械制造业、环保装备制造业、智能装备制造业和绿色低碳循环制造业四大板块,其中,以环保装备制造业板块中的水处理、大气处理、成套装备和智能制造四大领域为驱动轴,通过产业链带动其他领域快速发展。

(一)基础机械制造业板块

发挥北票市老工业基地传统优势,以服务配套冶金业为基础,协调做好“原字号”大文章为指导理念,重点发展冶金装备制造、通用机械制造和电子机械基础件制造产业。

1.冶金装备制造

以大型金属矿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新型采掘、提升、洗选设备,重点实现电牵引采掘机械、液压支架、大型矿用电动轮自卸车、大型矿用挖掘等设备的国内制造。

以朝阳市矿选冶金行业产业调整和转型为契机,以轧钢机械、设备、锻造轧辊等产品为基础,重点打造冷热连轧宽带钢成套设备、大型板坯连铸机、彩色涂层钢板生产设备、大型制氧机、大型高炉风机、余热回收装置等领域,推进大型冶金成套设备自主化。

2.通用机械制造

提升四大通用配套产品制造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1)大型铸锻件。紧盯“大国重器”发展方向,探索研发大型重型设备铸锻件,火电机组铸锻件,水轮机组铸锻件,石化、煤化工重型容器锻件,冷热连轧机铸锻件,大型船用设备、螺旋桨轴锻件,大型轴承圈锻件等。

(2)基础部件。重点发展大功率电力电子元件、功能模块,大型、精密轴承,高精度齿轮传动装置,高强度紧固件,高压柱塞泵/电动机、液压阀、液压电子控制器、液力变速箱,气动元件,轴承密封系统、橡塑密封件等。加快发展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仪器仪表、中高档传感器等。

(3)农用设备制造。大力发展大功率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节能环保中型拖拉机等耕作机械,通用型谷物联合收割机、新型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高效玉米联合收割机、自走式采棉机等收获机械,免耕播种机,节水型喷灌设备等。适应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需要,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成套设备、灌溉和排涝设备、沼气除料设备、农村安全饮水净化设备等。

(4)基建设备制造。面向基础设施建设,适应交通、能源、水利、房地产等行业发展需要,以大型隧道全断面掘进机、大型履带吊和全路面起重机、架桥机、沥青混凝土搅拌和再生成套设备等为重点,发展大型、新型施工机械。

以食品机械、制浆造纸机械、塑料成型机械、制革制鞋机械、光机电一体化缝制机械、包装设备以及食品安全检测设备等为重点,推进轻工机械快速发展。

3.电子机械制造

把握工业互联网趋势,适应工业智能化需求,根据时代发展要求,重点围绕先进计算、先进存储、超高清视频等重大应用,以需求为牵引,坚持软硬协同,开展重点项目攻关,逐步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提升产业链现代化,努力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搭载支撑。

抓住无线电信网络由4G向5G的普及化发展的契机,在基站天线、射频器件等组件领域展开工业布局,科学谋划项目,抓住市场空间巨大的有利时机打造电子机械制造工业基础。

(二)环保装备制造板块

改造升级“老字号”,推动‘老字号’由硬变软,以老牌强企为龙头,重点打造环保装备特色主题园区,建设成为大气环保、污水环保、节能环保为一体的省内重要的环保装备制造综合基地。

1.水处理装备制造

重点发展水环境生态修复、工业废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等领域技术和装备,支持发展水污染防治新型试剂、膜材料、高效曝气设备、过滤膜组件等关键设备组件,

加快推广SMART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集装箱地上式污水处理设备、分户式集成处理设备、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组合式污水处理厂;一体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设备、畜禽养殖尿污及冲洗水处理设备、大型粪污资源化处理生产线;分户式净水设备、集中净化设备、小型次氯酸钠消毒设备、水厂级次氯酸钠消毒设备等高效处理技术。

2.大气处理装备制造

重点支持工业废气处置,在日博best365官网现有大气污染防治环保装备、烟气脱硫脱硝新型超低排放成套装备技术基础上,积极探索汽车尾气达标排放、餐饮烟气治理、室内空气净化、高效除尘、VOCs 无组织排放治理、臭氧污染防治等领域材料、技术、工艺、产品和装备研发。重点支持发展大型工业锅炉、冶金、建材、化工炉窑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升级及装备制造、零部件生产和技术配套。积极发展高效工业可燃废气净化及资源化技术装备,进一步研发锅炉、炉窑超低排放技术装备。积极发展废气中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VOCs)及甲烷、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等温室气体污染物治理等技术装备。

3.土壤污染防治与固体废物处置装备制造

重点发展土壤污染监测、风险评估、治理修复等领域技术和设备。大力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化肥和可降解农用薄膜等产品应用。重点支持土壤污染快速检测、污染地块高效修复技术设备研发。聚焦污泥无害化处置、生活垃圾处置、医疗废弃物处置等领域,加快发展污泥热解处理、干化和清洁焚烧、一体化污泥高干脱水等技术。支持推广聚乳酸(PLA)等生物基可降解材料替代传统塑料。支持研发智能化危险废物收集系统和清洁焚烧装置、污泥半干法处理或炭化成套设备等,提升固废无害化处理水平。探索开展矿区土壤污染等治理和修复,研究矿区塌陷区土地复垦技术和产品。

专栏1 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制造重点方向

大气污染防治装备:在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推广基于陶瓷滤筒(袋)烟气多污染物协同处理、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协同处理等装备。在石化、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原料药、粘胶带等涉及VOCs排放的重点行业大力推广微气泡深度氧化法、安全型蓄热式热力氧化、催化燃烧、生物净化等挥发性有机物处理装备。推广高效汽油车VOCs控制技术装备、新型柴油车NOx净化技术装备。

水污染防治装备:针对黑臭水体治理问题推广磁微滤膜法水处理装备、磁混凝污水处理集成设备。推广船舶废水高效浮选与动态过滤组合技术装备及抗冲击负荷、易运行维护、适合高海拔或寒冷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装备。在工业废水治理领域,重点推广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及毒性削减装备、低能耗工业废水处理装备。

土壤污染修复装备:推广热脱附、微生物、化学氧化等多技术耦合的原位修复技术装备以及满足复杂空间、低渗透性地层的钻注一体高效靶向原位修复装备。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装备:在市政污泥处理领域,推广淤泥定向多级分选处理装备。在工业污泥处理领域,推广含油污泥热解处理装备、含油污泥均质智能喷雾处理装备。在厨余垃圾、园林废弃物及粪污处理领域,推广智能化、分布式好氧发酵一体化装备。在生活垃圾处理领域,推广陈腐垃圾筛分分选成套装备、有机废弃物干式厌氧发酵处理装备。

(三)智能制造板块

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深入推进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环保装备设计制造、污染治理和环境监测等过程中的应用。加快污染物监测治理远程智能控制系统平台的开发应用,深入挖掘污染物远程监控数据,创造大数据价值,提升运维水平和治污效率,降低治理成本。完善环保装备数字化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一批模块化污水处理装备等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稳步提高大气治理、污水治理、固废处理等领域技术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专栏2 数字化智能化重点方向

开展数字化设计。推广仿真模拟软件、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开展环保装备设计,提高企业数字化设计水平。

开发智能化装备。围绕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研发特征数字化、可视化、实时监测与空间信息管理系统;围绕智慧水务、垃圾收运分选、禽畜粪便好氧发酵、管道清污、环境监测等领域重点研发一批环保机器人、智能化污染治理装备、远程运维装备。

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围绕中小型污水治理装备、组装式大气污染治理装备、智能好氧发酵一体化装备、滤料制造装备、小型垃圾焚烧装备、撬装式土壤修复装备,探索和推广模块化、数字化生产方式,加快智能化升级。

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和支持环境监测仪器等产业基础较好的细分领域,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鼓励龙头企业面向行业开放共享业务系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设计和数字化供应链管理。

(四)绿色低碳循环制造业板块

1.壮大资源利用设备制造

壮大资源循环利用相关装备、再制造等资源综合利用制造水平。

再制造。加快推动形成旧件回收、整机再制造、关键件配套、再制造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的产业链。加快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模、重型机床、医疗影像设备等再制造装备发展。提高再制造全过程溯源追踪的信息化水平和设备的安全性能。完善再制造共性标准。

固体废物资源利用设备。培育发展工业固体废弃物、城镇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重点突破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废气、废液综合利用技术与设备研发制造。推动垃圾智能分选、高效收运设备及厌氧综合利用成套装备及零部件规模化制造。提高垃圾焚烧成套装备、焚烧尾气净化、飞灰稳定化处理等技术装置规模化制造能力。

专栏3:资源循环利用重点方向

再生资源利用服务。重点突破动力蓄电池余能快速检测和柔性拆解、废旧家电柔性拆解、稀贵金属精细分离提纯、玻璃纤维制气凝胶、塑料改性和混合废塑料高效分拣、废塑料裂解等技术。积极有序推动短流程炼钢发展。大力推进废橡胶制成胶粒、胶粉等再生胶原料,橡胶混凝土、沥青改性剂等资源化利用。加快建立电子废物多元化回收网络系统。

资源循环利用制造。固体废物资源利用设备制造重点突破粉煤灰、尾矿、石膏、冶炼渣、工业污泥、工业废渣等传统大宗工业固废的深度利用装备。积极培育发展气体、液体循环利用过程所需的净化、过滤、冷却等设备研发制造。大力发展生活垃圾收运技术—压缩机、运输装备关键部件—生活垃圾收运、中转和压缩成套设备。推动垃圾渗滤液处理膜等技术研发及设备产品制造。再制造突出加强旧件损伤检测与寿命评估、质量性能检测及智能运行监测、拆解与绿色清洗、先进表面工程与增材制造成形等技术研发应用,建立覆盖旧件高效低成本回收、再制造产品生产及运行监测等全过程溯源追踪服务体系。推动再制造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快再制造基础通用、技术、管理、检测、评价等共性标准制定,构建用户导向的再制造产品质量管控与评价应用体系。

2.发展碳减排装置

加快关键工艺与装备技术创新,降低对化石燃料依赖,推动重点行业用能过程和生产过程节能减排。

推动低碳发电和电力生产减碳。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逐步减少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依赖。继续推动全市现有煤电机组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试验示范特殊煤种利用技术。注重提高煤电机组运行灵活性,适应未来电力系统调峰需求。探索低碳发电技术,推广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技术,助力源头减碳。

推动用能和生产全过程减碳。加快推动碳捕捉、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等碳减排技术研发与应用,适时开展碳捕捉、利用与封存技术在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重点行业中的试点、推广和规模化应用,助力高耗能工业行业实现深度脱碳。系统开展减碳、零碳、固碳、碳汇、规模化储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和装备的研发、集成和应用。加强碳捕捉、利用与封存领域研发布局和企业引进、培育。

3.发展绿色能源产业

推动低碳清洁能源对煤炭、石油等高碳且环境影响较大能源的替代,提高风电、光伏等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应。

风电装备规模化发展。依托现有龙头企业,加快催生风电全产业链,推动现有风力发电从应用向生产转变。机组企业加强叶片设计、风力发电机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和应用类招商引资。

光伏发电装备有序发展。有序推进平价上网的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大力推动光伏发电相关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分区域布局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推动重点光伏电站项目建设。

4.发展低碳及资源循环利用综合服务

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参与低碳技术研发与推广,争取在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探索制定脱碳电价政策,推进碳排放外部成本内部化。探索推进资源环境权益改革,组建专门交易平台,剥离整合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开展用能权、用水权交易。

降碳减排创新与服务。健全碳中和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碳中和技术产业链条。推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创新融合。

紧跟国省发展步伐,积极探索碳交易市场发展。根据国家规定的全国碳交易市场交易原则、制度框架以及实施流程,完善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工作协调机制,加快融入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探索碳排放权总量及配额等交易,促进各行业企业主动加强碳排放管理。

加强固态、液态和气态等各种形态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探索加快“无废城市”建设进程。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加快推进粉煤灰、尾矿、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规模化高值化综合利用,促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总量趋零增长。鼓励建筑垃圾生产再生骨料及再生混凝土、砂浆、墙板、地砖、透水砖等各种建筑制品。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力建设以畜禽养殖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厂,推广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贮存利用,发展食用菌,生产纸浆原料等多种工业制品。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综合利用。推动餐厨垃圾发酵制备沼气发电、生物柴油、精制天然气、化工制品和高效有机肥等餐厨垃圾综合利用。推进污泥重点向建筑材料化、焚烧发电、热解制油、制氢、回收磷资源等方向进行资源综合利用。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增加高品质再生金属原料供给,提升废钢本地利用量,加快引育再生铜、再生铝等再生金属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废旧塑料、废旧橡胶(轮胎)、废合成纤维、玻璃纤维等再生非金属资源循环利用。加快建成西部最大的再生纸生产基地。建立覆盖全市的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资源化的循环利用体系。

污水资源化利用。推进达标处理后的建筑污水就地就近回用。提高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和废水回用率,实现“废水回用”及“零排放”目标。促进农村生活污水循环利用。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水平、畜禽粪污和渔业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重点任务

(一)大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打造一批特色(环保)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加快培育壮大节能环保市场主体,形成以节能环保领军龙头企业为主体、骨干企业为重点、中小企业为补充的发展格局,提升全市节能环保产业集聚水平。

1.打造环保装备特色主题园区

依托北票经济开发区,不断优化平台建设,提高项目承载能力。紧紧围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规划、建设好有主题、有特色、有灵魂的特色主题园区。以现有的头部企业和重点项目为引领,创新“飞地模式”,不断壮大特色主题园区规模,支撑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十四五”末期特色主题园区内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企业达100家,成为省内重要的环保装备制造综合基地。

2.精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扶持一批信誉好、有潜力的重点企业加快成长。推动一批领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支持其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整合资源,实现企业规模的重大突破。引导一批骨干企业快速发展。支持骨干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加强协作,延伸上下游配套产业链,促进骨干企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积极探索“一企一策”定向管理,力争在项目扶持、资金融通、财税补贴、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支持,助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鼓励一批中小微企业做精做特。瞄准市场空白,引导差异化、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中小企业孵化器,支持企业专注于擅长领域,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二)建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

综合发挥市场资源配置、政府扶持引导和行业协同联动作用,梯次培育日博best365官网行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格局。

1.培优树强龙头企业

瞄准省内水平,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规模优势和产业链整合能力的环保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争创产业链领航企业,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提供行业问题综合解决方案,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运用并购、参股、增资扩产、业务创新等方式进行业务拓展,释放其在集聚发展、品牌辐射、技术示范中的带动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发挥技术研发优势,形成一批拥有先进技术、领导行业发展的节能环保企业标杆。鼓励龙头企业积极谋划上市计划,通过多种手段运筹上市,扩大生产规模,拓宽融资渠道,提升企业影响力。

2.引导中坚力量加速发展

遴选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发展潜力大、细分领域市场占优势的节能环保骨干企业,研究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采取“一企一策”方式靶向服务,在人才引进、资金融通等方面给予支持,助力企业快速发展壮大。积极引导骨干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企业竞争力,培育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知名度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打造节能环保产业的中坚力量。

3.推动优势中小企业做细做精

发挥节能环保中小企业创新热情高、市场反应快、经营机制灵活等特点,鼓励引导中小企业瞄准市场空白,发展差异化、个性化的高性能产品,培育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精特新”企业,推进“小转企”“小升规”,加快提升节能环保产业整体水平。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借助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金企通服务平台等,破解融资、技术、人才等发展瓶颈,切实解决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助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三)加快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引进和新建重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积极研发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提高全市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1.大力建设产业创新平台

大力建设市级创新平台。以引进高水平研发机构和高层次人才(团队)为重点,推进骨干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碳达峰碳中和、大气污染治理、水处理、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建设一批具有区域引领作用的市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鼓励重点企业设立独立研发机构或联合研发机构,建设高端新型研发机构,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产业创新基地。

2.积极研发关键技术

依托市内骨干龙头企业和与之衔接的科研院所,进一步巩固节能环保产业技术优势,力争形成日博best365官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优势环保装备技术。围绕污水处理、空气净化、智能制造等领域,积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为节能环保技术产业化奠定基础。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强化集成应用示范,提升关键技术设计、生产和应用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装成套技术装备,大幅提升节能环保技术和成套装备本地化率。

3.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鼓励引导科技先导型环保装备制造企业对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积极同省内外的高校、科研院所和本土企业合作,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激励。依托节能环保行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培育打造专业化的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加快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

(四)加大双招双引推进力度

坚持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作为常抓不懈的重点工程,聚焦产业细分领域及关键环节,强力推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引进一批高能级的头部企业和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团队),提升产业集中度,加快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1.实施产业链招商行动,加快产业补链强链

充分运用专业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线上招商、开展敲门招商等模式,围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和节能环保服务四个产业细分领域逐确定重点招商地区和企业,明确主攻方向,提高“双招双引”成效。分产业建立与国家级、省级行业协会商会等战略合作关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路线、招商重点等决策支持。积极参加进博会、中博会、世界制造业大会等重大经贸活动,推广日博best365官网优秀项目和技术。坚持上下联动、政策叠加,集中力量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

2.集聚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加快技术产品推广

把人才集聚放在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位置,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深入实施重点人才培育工程,引育一批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鼓励节能环保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大型专业会展,推广节能环保技术产品,提升企业知名度。积极开展节能环保技术产品装备专项推介会,根据企业技术需求,强化供需对接,进行针对性推介,促进技术产品应用落地。

(五)积极拓展对外开放合作

立足国内大循环,在更高水平上利用好国内国际市场和资源,促进产业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畅通节能环保产业链国内国际循环,推动高水平产业合作和对外开放。

1.畅通国内产业循环

引领辽西北地区产业合作。深化辽西北地区融入北京沈阳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推进节能环保全产业链协同布局。深化与京津冀、辽中南城市群产业合作,把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纳入融入京津冀产业转移示范先导区建设重大内容。

深化与国内发达地区产业链对接。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理念对接、战略对接、技术对接和人才对接,支持开发区、产业园区建设节能环保产业转移承接地,共同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加强科技创新合作,积极参与国省市工程技术中心、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等创新载体建设,构建节能环保科技产业转移转化体系。

2.积极探索国际合作

支持本土企业“走出去”。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积极支持企业承建国际节能环保成套装备工程,,扩大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出口。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延伸国际产业链,形成国际承包、海外研发、跨境电商、产品贸易一体化等跨国企业。鼓励企业参加国际博览会、项目招投标和国际科技合作,参与环保技术国际智汇平台、中国—东盟环境信息平台等基地活动。

推动跨国企业“引进来”。吸引技术领先的跨国企业、产业技术资本和国有资本联合,投向节能环保先进技术研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领域。力争实现“十四五”期间招引落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统筹协调

成立由市领导为组长的北票市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牵头领导、协调全市(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全局性工作,谋划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年度重要政策、重点项目、重大工程专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重要工作。建立完善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市级有关部门积极指导行业组织(商会)建立和完善良好的工作联系机制,支持组织行业协会(商会)制定相关规则,参与制定有关行业标准,开展从业人员资质管理,开展节能环保产业统计调查工作,协调企业之间的经营行为,对本行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竞争手段、经营作风进行严格监督。

(二)加强政策支持

发挥重大工程牵引示范作用,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创新产品和服务。围绕《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工信部联节〔2021〕237号),积极对接国省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专项政策,适时推动产融合作平台建立并发挥作用。积极跟进国省两级产业政策的动向,加强中央和地方政策的联动性,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型产业、企业金融良性循环,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

支持成立(环保)装备制造业领域创新中心,围绕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搭建产品验证评价平台,开展检测分析、评级、可靠性、应用验证,组织关键共性技术成套装备攻关。鼓励环保装备龙头企业,针对环境治理需求和典型应用场景,组建产学研用共同参与的创新联盟,集中力量解决区域性环境治理热点、难点问题。

支持行业协会等联合地方、园区、企事业单位建设一批公共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培训与交易、科技成果评价、市场战略研究和先进(环保)装备制造供需对接等服务。

(三)强化要素保障

强化能源物流保障。支持供能和电信企业开展服务重点节能环保企业专项行动,“一企一策”指导企业降低用能用网成本。对节能环保设备产品运输实行优惠政策。强化土地保障。做好项目土地保障和建设用地指标调配。增强人才供给。借助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引进一批拥有重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的人才。完善生态环保科技人才管理和人才引进激励政策。有序出台大学“节能环保”专业优秀毕业生引进计划。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针对学科带头人、科技骨干制定教育、培训和培养计划,支持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到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接受培养或开展合作研究。支持各类院校开展校企职教合作,培养节能环保产业中高级技能人才。做好节能环保产业用工预测、培训、储备等人才保障工作。

(四)优化营商环境

加强法律制度约束,建立统一开放、竞争充分、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营造有利于产业提质增效的市场生境,增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软实力。加强法制建设。严格落实节能环保法律,完善相关配套地方性法规,加大节能环保违法行为的打击和处罚力度。加大环境保护督察力度,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规范市场秩序。探索改革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招投标机制,建立质量优先的评标原则,严防恶性低价竞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将环保违法信用记录纳入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依法实施跨部门失信约束。严格落实环评要求,做好环保知识的宣传普及。优化市场环境。优化简化节能环保项目行政事项审批流程,建立节能环保项目绿色审批通道。优化创新创业服务,落实对节能环保小微企业的优惠扶持政策。强化对节能环保项目的环境绩效管理,减少政府对项目技术方案、技术路线等的干预。

(五)强化项目支撑

围绕重点园区、企业和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及服务、资源循环利用、低碳产业发展、产业平台建设等领域,谋划和实施一批节能环保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为产业规划实施提供支撑。围绕水、气、固、土等领域,编制招商目录,建立市级重大项目信息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乡镇街道开展节能环保产业链补链强链项目招商引资和落地建设。